隨著全球對半導體需求強勁,更在今年延燒成芯片荒,導致許多晶圓代工廠投入大筆資金擴產,預計將在2022年下半年開始陸續開出,對此,調研機構、外資分析師警告,2023年將發生半導體過剩情況,也是對近年來的半導體周期循環的庫存修正階段。
IDC Research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,隨著2022年底前將開始大規模的產能擴增,2023年可能出現產能過剩;其中,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新晶圓廠,三星電子也宣布在美國德州投資170億美元興建晶圓廠,預計在2024年開始量產。不過,2022年底開出產能的大多為聯電、格芯以及中芯國際等成熟制程芯片,2024年開出的產能大多為先進制程。
不過,半導體產業有相當強烈的周期性,約4~6年經歷從高峰到谷底的循環,主要在需求旺盛之際好轉,但又面臨供應短缺,導致價格上漲與營收增加,但卻在達到頂峰后面臨經濟低迷與庫存高升,導致價格下跌與營收衰退等狀況。
不少外資分析師在今年下半年警告,隨著大陸市場智能型手機與新能源車2大應用領域需求放緩,預期大陸半導體供應鏈緊繃狀況已經開始緩解。研究公司Counterpoint調查指出,隨著消費需求疲軟和零部件短缺,大陸第3季智慧手機銷量年減9%、至7650萬部。
上海半導體咨詢公司ICWise的高級分析師謝瑞峰表示,芯片短缺狀況已經緩解,在銷售低迷的情況下,智能型手機廠商削減芯片庫存。上海一家IC設計公司的銷售人員指出,隨著需求緩解,供應鏈瓶頸得到舒緩,而不是因為新產能開出,目前的風險在于,每當產能供應超過需求,但是狀況還沒傳導到晶圓代工廠,最終將導致產能過剩。